當AI狂飆到極限,黃仁勛盯上了核電。
最新消息,英偉達旗下風投部門NVentures,參與了核聚變初創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最新一輪8.63億美元融資。
除英偉達外,此次投資方還包括老股東Khosla Ventures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多家主權財富基金和投資銀行。
此次融資將用于推進建設CFS聚變能源示范系統,并加速首座商用核聚變發電廠的開發。
黃仁勛再次投資核電領域
自成立以來,CFS已累計融資約30億美元,是所有核聚變初創企業中融資最多的,約占全球聚變能源行業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其最近一輪融資是2021年完成的B輪融資,籌集資金達18億美元。
盡管CFS此前已經獲得老虎環球資本、比爾·蓋茨、谷歌和能源巨頭埃尼等投資者的支持,但黃仁勛此次投資CFS尚屬第二次涉足核能。
今年6月,黃仁勛首次投資核電領域,參與了由比爾蓋茨創立的核能公司TerraPower最新一輪6.5億美元融資。
回到CFS,這次投資不僅象征著黃仁勛對核聚變能源前景的信心,也表明英偉達希望通過技術和資本支持,加速CFS在聚變能源商業化道路上的進程。
再來看看CFS的核心技術方案,它是利用其與MIT共同開發的革命性高溫超導體(HTS),來建造更緊湊、更強大、成本效益更高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
這種采用稀土鋇銅氧化物(REBCO)材料制成的磁體,能產生世界最強的磁場,從而允許反應堆在體積遠小于傳統設計的情況下,實現對高溫等離子體的有效約束。
基于上述突破,CFS已計劃在弗吉尼亞州建造世界上第一座電網規模的核聚變發電廠,預計2030年代初投入運營。
該公司目標是數年內實現核聚變發電廠的運營,使其能夠接入電網,產生400兆瓦的電力。
目前,CFS正在波士頓郊區建造一座名為Sparc的原型反應堆,預計將于明年晚些時候啟動該裝置,并在2027年實現科學意義上的能量盈虧平衡。
屆時,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將超過點燃所需的能量,這將成為該公司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如果Sparc進展順利,未出現重大問題,CFS計劃于2027年或2028年在弗吉尼亞州開始建造其商業規模的發電廠Arc。
截至目前,CFS聚變示范系統已完成約65%,預計將在2027年實現關鍵技術里程碑,為其在弗吉尼亞州開發的商用聚變電廠鋪平道路。
與此同時,CFS首席執行官Bob Mumgaard表示:
本輪融資再次確認了CFS在打造可靠、清潔、幾乎無限能源新賽道上的領導地位。
這使得核聚變商業化的實現更進一步,而這一切正發生在我們對能源需求日益迫切的時刻。
硅谷巨頭齊聚核能賽道
隨著計算技術和人工智能推動研發加速,核電已成為創業公司和投資者競相布局的熱點。
今年6月份,谷歌宣布加大對CFS的投資,并與該公司簽署了一項從Arc購買200兆瓦電力的協議,旨在開發、部署和擴展清潔安全的聚變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谷歌四年內第三次投資核電領域。
2021年,谷歌參與了CFS的B輪融資,布局高溫超導托卡馬克技術。
2023年領投TAE Technologies的E輪融資,推動其場反轉配置(FRC)技術突破。
2025年再次對CFS和TAE Technologies兩家企業進行投資,并與CFS簽署了核聚變電力采購協議。
押注核電的也不止谷歌與英偉達,許多科技巨頭也紛紛出手。
2023年,微軟與可控核聚變公司Helion達成購電協議,這是全球首個核聚變電力采購協議,Helion的發電廠預計2028年建成。
看中該公司的不僅有微軟,還有奧特曼,他在Helion上的個人投資高達3.75億美元。
2024年,微軟繼續加大在核能領域的投入,與Constellation Energy合作,投資160億美元重啟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預計該核電站將于2028年重啟,為微軟提供長達20年的電力供應。
亞馬遜在2024年也積極布局,支持Energy Northwest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建設多座新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并領投X-energy的5億美元融資,計劃建設總容量為320兆瓦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
核聚變的能源革命,正因AI加速而備受矚目。
未來機遇,已經被敏銳的投資者們提前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