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全開麥,董事長做筆記,這一幕,發生在廣州番禺的廣汽集團總部。
在上個周六,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悄悄干了一件大事。他帶著各個品牌、產品、質量、營銷、研究院的一把手全部到場與車友“面基”。
廣汽邀請了昊鉑、傳祺、埃安三大品牌10多名來自不同地方的車主,就產品不同環節的體驗激烈“開麥”,有“吐槽”,有“建議”,而且高層們被要求正面回答車主提出的問題,不能打太極。
馮興亞則拿著記事本,一條一條認真記下來,偶爾還要追問幾句。第一次見被車主當面開罵,還要做筆記的老總,這葫蘆里到底到底賣的什么藥?
高管“聽罵”,廣汽聽勸
從車主分享的現場圖片來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不僅僅親自參加了懇談會,還召集了旗下三個自主品牌以及“三院一部”的相關負責人。
參與懇談會的車友們也不是吃素的,有車友爆料,之前忍不住在廣汽高管視頻號“噴”了一堆意見,本來以為被廣汽拉黑了,沒想到還被邀請來參加活動。而這次被邀請來的用戶幾乎都有過差不多經歷,要么是在網上強烈發表過意見的,要么是投訴過的。
馮興亞還直接點名一位常在他賬號下提意見的車主:“我認得你!你就是那個在我視頻號上直接喊我名字的人吧?”一位用自己正面無碼大頭照做頭像的網友輕輕碎了,分享時感嘆“沒想到他是真有看啊”。
所以懇談會現場意料之中的“火藥味十足”,十幾位車主依次發言,分享選車購車經歷,用車體驗,置換/增購原因,更多的是問題和建議。主要從個人角度提了4大類問題,分別是品牌定位、產品營銷、客戶維系、售后維修。
比如,有人吐槽高車齡車主換購福利不夠、昊鉑作為高端品牌但服務體驗沒跟上、4S店服務水平不穩定。
還有車主提出想買純電MPV,并給出價格建議,直言:“超出這個價格就不買。”
最精彩的是關于品牌營銷的銳評:“不會造熱點、不會蹭熱點、也不調動車主做口碑”“有技術有底蘊但不會宣傳!”還有人舉例:某新勢力月交付3萬臺都能上熱搜,廣汽卻默默無聞。
對此,高層也承認品牌建設有不足,但也坦言“國企營銷有限制”,不過說已經在向NPS管理轉型,并且會加大品牌建設投入。
還有OTA升級、產品細節優化意見,高層們也一一回應。
董事長和高管和“刺頭車主”面對面的懇談會,在其他車企確實少見。通常當企業遇到輿論風波時,一把手常常隱身冷處理。廣汽馮興亞卻反其道行之,打廣告時不見人,懇談會卻主動上。
番禺行動,改革深水區
這場直面用戶的懇談是不是一場“秀”?不像,因為實在太低調了,廣汽并未主動對外發布任何信息,直至這幾天參加懇談會的車主在社交平臺上陸續發布相關內容,外界才逐漸知曉一二。
但廣汽對用戶聲音重視的心意,卻越發凸顯。
廣汽上半年財報數據不樂觀,營業總收入約426.11億元,汽車產銷量分別為80.17萬輛及75.53萬輛,終端銷量為85.8萬輛。面對市場壓力,馮興亞選擇用真行動證明誠意,用好產品驗證實力。
好的產品要以滿足用戶“真需求”來定義,只有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轉化為用戶需要的價值,最終吸引用戶購買。無論那種類型的爆款車型都有個必然條件:即深刻洞察用戶需求。
與此同時,如果將這次懇談會放到廣汽整個改革的進度條中來看,它透露出向深水區進攻的信號。
據了解,這次被邀請參加懇談會的車主將從在野“刺頭”變為廣汽“客戶需求洞察代表”,也就意味著廣汽正在進一步強化“客戶需求洞察”相關部門的職能,進一步強化產品的定義能力。
在最近的半年報中,廣汽披露了“番禺行動”的相關進展及計劃,包括實現研產供銷財一體化經營管控,推進IPD(集成產品開發)管理體系流程導入,車型標準開發周期將縮短至18個月,整合供應鏈資源,構建有極致成本競爭力的全球化產業鏈體系、推動干部管理變革等。
此次懇談會,表面上是廣汽進一步強化用戶需求,優化整個造車流程的深化改革舉措。至于效果如何,還有待廣汽后續動作。
寫在最后:
在市場格局重塑的關鍵期,車企紛紛打出“以用戶為中心”的旗幟,但,如何抓住用戶真實需求?從隔座山,到隔成紗,到現在面對面“聽罵”,廣汽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相信這次懇談會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