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階段,傳統的豪華車企們遭遇過漫長的誤解期。
當消費者習慣了“蔚小理”的數據稱霸體驗后,對傳統豪華合資品牌們的漫長研發周期開始持否定態度。
的確,在電動化時代,堆砌科技配置和堆砌性能參數并非ABB三大豪華品牌的強項。但是,誰說豪華高端電動車,就一定要用參數來堆砌?
一汽奧迪Q6L e-tron正式上市,首次實現了德國精工與中國智慧的融合。兩者融合帶來的體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在為高端電動車重塑靈魂。
在這背后,是一汽奧迪對百年奧迪品質與純正四環血統的堅守。自1988年起,一汽與奧迪攜手至今已37年,在品牌合作上共同開創了中國豪華汽車的多個先河:率先引入國際高端豪華汽車、率先打造加長軸距車型、率先引入4S營銷模式、率先開創“融合直售”模式。37年來,一汽奧迪始終以德系標準為本,為中國用戶提供超越期待的產品與服務,累計贏得近千萬用戶信賴。與此同時,一汽奧迪不斷深入本土化研發,汲取中國技術優勢,反哺奧迪全球生產,將“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內涵,延伸到“在中國,為世界”的全新高度。可以說,一汽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每一步,不僅是純正德系豪華的堅守與傳承,更是豪華汽車品牌創新轉型的生動樣本。
華為乾崑,到底能帶來什么?
在點到點、端到端輔助駕駛系統面前,傳統豪華合資品牌們的普通輔助駕駛技術,確實少了幾分說服力。
當中國科技公司成為汽車智能界頂流之后,德系豪華合資品牌也在轉變思維,一汽奧迪,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傳統豪華合資品牌。
一汽奧迪Q6L e-tron,成了傳統豪華合資品牌中,首款使用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電動車型。當兩顆來自華為的激光雷達被巧妙地隱藏在一汽奧迪Q6L e-tron的前臉兩側之后,這款車能夠通過端到端大模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輔助駕駛。
城市領航輔助、高速和快速路領航輔助、智能泊車輔助甚至是泊車輔助等功能的出行,讓一汽奧迪Q6L e-tron以人機共駕為理念,實現更輕松的駕駛體驗。特別是在長距離出行的場景下,一汽奧迪Q6L e-tron帶來的安心與便利,可以說已經全方位超越了自己的“歐洲兄弟”。
這種打破傳統豪華合資品牌自研傳統、汲取東方智慧的新車開發方式,也讓德系豪華品牌實現了智能重構。對行業內的其他豪華品牌而言,一汽奧迪Q6L e-tron也帶來了新的范本。
對于一汽奧迪自身而言,隨著智能輔助駕駛技術進入第一梯隊之后,一汽奧迪Q6L e-tron也有了與問界、理想等頂流新勢力品牌同臺競爭智能化的實力。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奧迪Q6L e-tron相較于新勢力豪華SUV而言,它自身所表露的優勢,不僅僅是“你有我也有”的智能體驗,更是“我有你無”的扎實豪華內核。
保留駕控,奧迪的靈魂仍在
當新勢力的車賣得越多,其實消費者們就越發地感覺到一件事:汽車正在失去靈魂,成為大型的、能移動的家用電器。從賽場上走出來、開創西裝暴徒先河的奧迪,并不愿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進入現代化新能源市場后,一汽奧迪即便是擁有先進的智能技術和電動化技術,但它仍然希望撇開表層的數據,讓奧迪的駕控靈魂始終延續。
先來看一汽奧迪Q6L e-tron的電驅表現。
這款車基于全域800V高壓平臺打造,搭載107kWh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不僅實現了765公里的CLTC續航,同時基于Bank Charging技術,兼容800V/400V充電樁,還能做到充電10分鐘,補充294公里續航的閃充能力。
很顯然,一汽奧迪Q6L e-tron已經做好了豪華電動SUV的“基礎題”,剩下的“附加題”則是“如何還原純粹的奧迪式駕控體驗”。
在參數之外,一汽奧迪Q6L e-tron真正的重點是駕控性能,首先說結論:新車并沒有因為大容量電池包而變得笨重不堪,奧迪的高性能、靈活操控體驗仍然得到了保留。
相信很多車迷已經猜到了,在一汽奧迪Q6L e-tron優秀駕控性能的背后,是奧迪百年德系工程積淀。從底盤到電驅系統,每一處都嚴格遵循德系標準:原裝進口扁線繞組油冷電機、干式油底殼設計,以及由德國工程師操刀的底盤調校,保證操控與舒適兼顧,彰顯四環血統的可靠底蘊。
與此同時,一汽奧迪Q6L e-tron由奧迪和保時捷聯合開發的PPE豪華純電平臺打造。基于該平臺,新車帶來了前后五連桿懸架結構和FSD頻率選擇減震器,搭配前255/后285前窄后寬輪胎組合,讓新車擁有媲美燃油車的駕駛體驗和樂趣。
這里需要指出,一汽奧迪Q6L e-tron的駕駛樂趣,并不是通過堆砌新技術、堆砌漂亮參數得來的。工程師通過對機械結構的理解和調校,以自身的經驗為基準,還原了純粹的駕控體驗。說得直白一些,業內的很多“高科技底盤”,就像是加了添加劑的預制菜,嘗起來“電子味十足”;而一汽奧迪Q6L e-tro的底盤,則更像是大廚手作出品,注重體驗的本味。
除了底盤之外,一汽奧迪Q6L e-tron的輔助駕駛體驗也有類似的感覺。
一汽奧迪與華為合作開發,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技術不會剝奪駕駛者的操控主動權,即便是在智駕模式下,也允許駕駛者調整方向和加速踏板。
毫無疑問,這種人機共駕的智能輔助駕駛體驗,不僅能讓習慣了燃油車的老用戶快速過渡,更能讓駕駛愛好者們既能堅守駕駛的純粹,也能體驗到新技術帶來的便利。不得不說,一汽奧迪Q6L e-tron真的就是“經驗致勝”。
中德思維結合,等于豪華品牌的新一輪爆發?
過往的很多案例,似乎都在陳述“高端新勢力電動車,只為有錢人的新鮮感負責;想要長期持有、穩定使用,請另尋他處”。
當高端用戶的汽車消費越來越理性,我們也逐漸意識到扎實品質的含金量。此時,融入德國精工和中國智慧的一汽奧迪Q6L e-tron,也能帶來更優秀的解決方案。
首先在可靠性維度,一汽奧迪這樣的傳統豪華合資品牌并不急于求成。他們在打造新車時融入了德系豪華品牌的嚴謹。
一汽奧迪Q6L e-tron并沒有為了追趕上市進度而加快研發進程,而是做足了準備工作,遠超行業平均水準的冬夏季極限測試。僅僅是一汽奧迪Q6L e-tron搭載的800V碳化硅電驅,就通過了70萬公里的嚴苛測試,滿足所有嚴苛場景的可靠性需求。
這樣的嚴謹造車態度,也從源頭確保了一汽奧迪Q6L e-tron的可靠性。當然,這是很多“一年一新車”的新勢力車企無可比擬的。其實在奧迪的造車理念中,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當任何性能和安全發生沖突時,一定是安全優先。
所以當我們從安全的角度來評判一汽奧迪Q6L e-tron,我們也可以完全信任于TA。
整車結構方面,一汽奧迪Q6L e-tro的籠式車身由83%的高強鋼與鋁合金組合而成,其中更有34%的超高強度熱成型鋼材構建起關鍵的防護框架。
基于如此扎實的用料和科學合理的設計結構,這款新車不僅拿下了歐洲E-NCAP的五星安全評價,更在美國IIHS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的測試中,奪得Top Safety Pick +最高評價,還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碰撞試驗室,成功挑戰遠超國標3倍碰撞能量的高難度“貨車側撞+固定柱體夾擊”連環碰撞,實力印證全球硬核安全。
而在消費者普遍關注的電池安全層面,一汽奧迪Q6L e-tron沒有那么多概念PPT可講。它所做的,只是盡可能為電池提供多一層的防護。從電池本身來說,一汽奧迪選用了行業公認擁有出色安全性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而且基于熱擴散技術,也能在極端情況下發生電芯熱失控時快速排除熱量,避免座艙受到影響。
電池外部防護方面,這款車的電池模組通過12個模塊集成設計輔以上下鋁合金殼體和九層玻璃纖維加固的底盤保護,可以更好地抵御外部碰撞與剮蹭風險。
不難看出,相比起那些用PPT講述安全的車企,一汽奧迪真正在身體力行地通過用料、技術和經驗定義電動時代安全出行新范式。這種安全優先的造車思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撇去了造車行業的浮躁泡沫。
結語:
如今的高端電動化市場,在經歷了幾輪洗牌之后,發展模式已經歸于理性。其實越來越多的新勢力車企,也開始注意到新技術與可靠性、安全性的平衡。面對如今的新開局,一汽奧迪這樣的主流豪華品牌,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
一汽奧迪Q6L e-tron這款新車核心,其實就在于通過德國精工和中國智慧的融合,為豪華電動SUV重構了科技、駕控、穩定的靈魂。甚至在銷售端,一汽奧迪還開啟“融合直售”全新銷售模式,讓新車在銷售端既有新勢力的透明價格也有傳統豪華品牌的全周期完善服務。創新與傳統的兼備,也讓新車在未來的電動豪華市場也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更刺激著一汽奧迪在新一輪發展周期迎來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