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21、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爆發之后,國內車展的熱度出現明顯下滑,曾經扮演車展主角的合資品牌,一時間備受冷落,部分廠商甚至直接缺席了一線車展。車展對車企、對消費者是否還有意義,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沒想到的是,本不在國內三大車展之列的成都車展,今年卻熱度空前。重磅新車輪番上臺,其中多款車型都具備重塑細分市場格局的潛力,以至于媒體日結束后,車企和消費者都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產品規劃和購車計劃。
我們就以成都車展“后日談”的角度,梳理一下新亮相、上市或預售的關鍵車型,對各自所在細分市場都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今天這篇文章,就先聊聊看似接近飽和、但競爭仍在快速升溫的10萬級電動市場。
01
10萬元內純電市場,是怎樣的格局?
以最新的7月份上險量數據為例,經過半年的貼身肉搏后,吉利星愿7月份終于把比亞迪海鷗甩開,成為當月唯一破4萬的車型,已經超過了當月海鷗、海豚的銷量總和。
破萬的車型有5款,Top 10末尾的奔騰小馬和埃安UT,分別有8000和5000輛的規模。
10萬內純電車型Top 10中,A00級微車有5款,A0級兩廂小車有4款,上榜的SUV只有定位A0級小型SUV的比亞迪元UP。10款車型7月份的總銷量超過了17萬輛。
很明顯,城區內通勤為主的代步小車,在10萬內純電市場依然占主導,但隨著海豚、元UP的主銷區間落到了10萬元內,以及埃安UT這種尺寸達到A級兩廂車的新品出現,具備一定長途出行能力的“城際小車”,也成了低預算消費者的新選擇。
成都車展剛剛上市的名爵MG4,則進一步大幅拓寬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
02
從代步到城際通行能力,10萬內純電車型開始分化
如何界定一款車是否符合“城際”標準呢?這里主要看尺寸、空間、動力、續航以及快充能力。宏光MINIEV、長安Lumin這種5萬級的微車就不提了,我們主要把目光聚焦在6-10萬元之間的產品:
尺寸&空間——星愿是參考標桿,但已不再是天花板
先看尺寸方面,目前銷量最高的星愿,是一臺軸距2650mm、車長4135mm的A0級小型車,因為銷量遙遙領先,星愿已經可以看作10萬內純電市場的參考標桿。
當然,參考標桿并不等同于最高水平,目前主銷區間落到10萬內的純電車型里,埃安UT、,以及剛剛上市的名爵MG4,車身尺寸各自都達到A級緊湊車的標準,乘坐空間都明顯超越了A0級的星愿、海豚。
▲星愿
▲海鷗
▲MG4
至于元UP,雖然本身空間、舒適性并不比星愿、海豚強多少,但畢竟是一臺SUV,再加上更強的動力性能,其應用場景也突破了單純的市區代步。
動力&極速——極速150km/h,是代步車和多場景用車的分水嶺
動力方面,判斷一款車是否適合跨城出行,除了本身動力參數外,更關鍵的實際上是能實現的最高車速。
目前海鷗全系只有75馬力的版本,0-50km/h提速需要4.9秒,極速為130km/h,這明顯就是為單純的城區代步設計的;星愿低功率版本和海鷗差不多,動力參數79馬力+極速125km/h,高功率版本來到了116馬力,但極速也只有135km/h,在高速上加速能力驟減,也并不適合長途出行。
再看其它車型:海豚最低配只有95馬力,但極速達到了150km/h,另外還有177、204馬力的中、高功率版,極速進一步提升至160km/h。達到這個水平,雖然動力算不上強勁,但已經能比較好地應對高速環境。
其它類似埃安UT、零跑B01、元UP和MG4,極速都達到了150km/h以上,動力層面都滿足了“城際”車型的標準。
續航&充電速度——10萬內純電車正式開啟500km+續航時代
續航方面,星愿、海鷗都是標續300公里、長續400公里的規格,考慮到實際續航折扣,如果說300公里只適合城際周邊中短途出行,那么400公里就是城際多場景用車的底線,而這還要看是否具備較高的補能效率。
海豚有500公里以上的版本,但優惠后起售價也超過了10萬元,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
三廂轎車零跑B01,有430、550和650公里三個版本,其中550公里中等續航版本的起售價是9.58萬,30%-80%快充速度18分鐘,是目前10萬元內快充、續航的第一梯隊。
另外,MG4長續航版起售價9.68萬,工況續航達到530公里,再加上2C倍率的電芯,30-80%快充也做到了20分鐘內,相當于服務區上個廁所、抽根煙,差不多就能補充兩百多公里的實際續航。
聊到這里,綜合尺寸、空間、動力、續航和充電速度等多個方面的考慮,目前10萬元內具有城際長途出行能力的,有海豚、元UP、埃安UT,而真正稱得上適合長途出行的,則只有MG4和零跑B01。至于銷量最高的星愿和海鷗,都更符合城區代步的定位。
03
內卷持續加碼,10萬內純電車型配置差距迅速擴大
星愿銷量能超越海鷗,除了“以大打小”的錯位競爭外,更關鍵的是它依靠更完善、豐富的功能配置,展現出了肉眼可見的高性價比。而在成都車展之后,星愿的性價比優勢已經大大減弱。
主被動安全——比亞迪輔助駕駛10萬內依然占優
安全配置方面,目前10萬元內絕大多數純電車型都實現了起步至少4個安全氣囊,中高配達到6個以上安全氣囊。埃安UT是為數不多起步只有2氣囊的車型,但4氣囊車型的門檻也不算高,只有7.98萬。
主動安全方面,10萬元內能給到高速NOA級別輔助駕駛的,此前基本只有比亞迪旗下的海鷗、海豚和元UP,星愿、埃安UT都是全系不具備高速NOA,零跑B01則要到11.38萬元的次頂配才給到。
而成都車展后,MG4成為比亞迪之外唯一把高速NOA打入10萬內的純電車型,價格門檻9.68萬元,搭載征程J6E芯片,基本和比亞迪的天神之眼-C持平。
不過星愿的爆火表明,10萬元內這個區間里,高快路領航輔助的功能,在消費者眼中的優先級并不高,有了不足以成就爆款,沒有也不耽擱銷量火爆,算是錦上添花的一個配置。
座艙配置——中控屏尺寸成最顯眼配置差異
常規的座艙配置方面,表格列舉的7款車型里,有3款車型全系都沒有電動后備箱,而這3款全部都是比亞迪的車型,輔助駕駛多花的成本,比亞迪在其它配置上還是要找補回來。
星愿、海鷗全系沒有天窗,10萬元內給到全景天窗的只有MG4和埃安UT;
外后視鏡電動折疊這項配置,星愿是唯一全系沒有配備的;
中控屏的配置情況比較復雜,比亞迪一貫有區分小號、中號、大號屏幕的傳統,海鷗和元UP都分10.1英寸小號、12.8英寸中號屏,海豚算是標配了12.8英寸的中號屏,而星愿除了最低配采用10.1英寸小號屏外,其余均為14.6英寸的大號屏。
全系標配14.6英寸大號屏的,是埃安UT和零跑B01,至于新上市的MG4,是10萬內唯一分三個檔位的車型——入門版10.25英寸、次低配以上12.8英寸,9.68萬元次頂配以上用上了10萬內最大的15.6英寸。
車機方面,比亞迪基于D100芯片的車機和整體偏小的屏幕,車機體驗并非優勢;MG4和零跑B01,都用上了8155系列芯片;星愿的芯片信息沒公布,性能和車機體驗,基本看齊8155系列的車型。
舒適性配置——MG4加入后,10萬內車型也有座椅通風了
最后是消費者體驗最直觀的舒適性配置,因為價位偏低,中高端車型上很多常用的配置在10萬內車型上都比較稀缺,而再考慮到城市代步單次用車時間通常很短,舒適性配置的缺失也更容易被接受。
主駕駛位的電動調節,星愿、海鷗、埃安UT、元UP等車型都在次低配或中配以上開始配備,價格門檻都在10萬元內,但是副駕駛的電動調節,星愿、海鷗全系缺失,海豚、元UP要到10萬元以上才有。
真正在10萬內能給到前排電動調節的,就是埃安UT和名爵MG4,其中MG4門檻最低,到8.38萬元就配齊了主副駕電動座椅。
座椅加熱這項配置,在幾款車型上都有配備,但是控制在10萬元內的只有星愿、海鷗、埃安UT等,其中埃安UT還只給到了主駕一個座位。至于名爵MG4,除了全系配齊前排座椅加熱外,還同步給到了座椅通風。
海豚、元UP和零跑B01(主駕),也都有座椅通風的功能,但門檻均超過10萬元, MG4把前排通風打到8.38萬這個價位簡直稱得上一項壯舉。
至于后排,加熱、通風不用想了,給到靠背調節的,也只有埃安UT一款車。
04
純電小車能否爆款,關鍵因素到底是什么?
通過以上各層面的對比,我們對10萬內各款純電車型的產品力和性價比,差不多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了。
單看星愿,爆款的原因就是非常直觀的產品力+性價比的勝利,除了在輔助駕駛上有短板,星愿在空間、舒適、配置、動力、續航等方面相比海鷗等同價位競品都有優勢。
不過單純的性價比,并不是成為爆款的充分條件,今年2月份上市的埃安UT,尺寸比星愿還高半級,動力更強、極速更高,外觀內飾設計也在線,頗有點學習吉利策略,以錯位競爭來打星愿、海鷗的態勢。
至于銷量,埃安UT上市第二個月上險量破5000,之后幾個月在4-5千輛左右波動,最近的6、7月份算是都保持在了5000輛以上。這個規模顯然和星愿、海鷗是沒法比的,從產品層面找原因的話,埃安UT扭力梁后懸架不及星愿的多連桿;別家最少標配4氣囊的情況下,埃安UT承擔主銷任務的4個配置,全部只有2個氣囊,4氣囊的次頂配價格直沖9萬元,10.18萬的頂配才算給齊了6氣囊。
和2氣囊同步的,是起步4個版本全部都用的是鋼輪圈,頂配之外所有配置,都只有前排車窗一鍵升降,以及手動的外后視鏡折疊;次頂配以下,全部都是塑料方向盤,前排座椅也都是手動調節。
除此之外,埃安UT次頂配以下全部都沒有后排出風口,入門版音響甚至只有2個揚聲器。
尺寸越級的基礎上,埃安UT很多地方的配置,明顯都低于同價位純電小車的主流水平,而這些配置的短板,幾乎都有很強的“勸退性”。此時再加上埃安品牌長期以來深入人心的網約車形象,潛在客戶很容易就開始打退堂鼓了。
所以,埃安UT銷量平平,并不能說明產品力、性價比的失效,相比之下, MG4以更大的尺寸、更強的動力,以及整體更全面、豐富的配置殺入純電小車市場,這款車才是檢驗吉利、比亞迪在純電小車市場統治地位的試金石。
05
第三方觀察總結
新能源市場爆發前,10萬元內小車市場已經持續萎縮了很多年,而自2020年后的短短幾年里,隨著宏光MINIEV、繽果、海鷗、星愿等車型陸續上市后,這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已經遠超曾經燃油車時代巔峰期的規模。
隨著名爵MG4、零跑B01等車型的出現,10萬內純電市場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擴大低預算消費者的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