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3日“高層峰會:協同再深化,全面提升汽車產業體系整體效能”中,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涉外部任職主事、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全球商務部會中國分科會長村岡直人發表題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發展與中日汽車產業合作創新”的演講。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涉外部任職主事、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全球商務部會中國分科會長 村岡直人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我是村岡直人,目前擔任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全球商務部會中國分科會長,同時任職于本田,今天能獲得這個寶貴的機會來到這里跟大家分享,我深感榮幸。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內容,接下來重點介紹日本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相關舉措。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提升汽車產業體系的整體效率,日本汽車產業與各類商業實體及政府開展合作,為改善民眾生活,提升社會整體的效率貢獻力量,我希望通過今天的演講向大家闡釋這點。
首先介紹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汽車產業愿景。2035年汽車將進化成為移動出行的載體,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提供令人愉悅的用戶體驗,還將為社會與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為了實現這一未來的愿景,我們明確了兩大核心行動方向。一是綠色轉型,二是數字轉型。數字轉型與今天的智能網聯汽車的主題是直接相關的,通過數字轉型,一方面提供多樣化的移動出行、服務維護,并且完善區域發展所需要的交通與物流基礎設施,緩解農村地區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另一方面,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的廣泛應用,用戶體驗價值將持續升級。所謂的軟件定義汽車指的是包括組合駕駛輔助汽車在內的先進車輛,這類車輛可以通過與云端通信持續更新自身的汽車功能,這與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的概念是相近的。
接下來在日本政府的相關舉措部分,我將為大家介紹移動出行數字轉型戰略,該戰略于去年5月制定,并且在今年5月完成了更新,日本政府已明確通過公私合作推進三大領域的發展。一是軟件定義汽車,二是包含組合駕駛輔助在內的移動出行服務,三是數據應用。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軟件定義汽車是能夠持續更新自身車輛的下一代汽車,今年更新的數字轉型戰略設定了一項目標:實現全球軟件定義占比30%。該戰略提出在軟件定義汽車的領域,需要通過應用AI來強化組合駕駛輔助技術的研發,并且強調了推動乘用車組合輔助駕駛落地應用的重要性。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強企業間及跨行業的協作,中國軟件企業與汽車企業開展的積極合作便是此類合作的典型范例。
此外,在數據應用領域,該戰略強調全球各地區間的數據協作已經變的愈發重要,這種協作有助于強化軟件定義汽車相關的零部件以及服務的全球供應鏈,因此需要著力推進。在移動出行服務領域,該戰略提出要加快推進各項舉措,推動組合駕駛輔助盡早實現社會化落地,具體的舉措包括:建立組合駕駛輔助出租車區域部署的標準模式,構建并開放數據集,以及通過推動政府采購應用來創造需求,進而提升組合駕駛輔助業務的盈利能力。
在移動出行服務領域,日本政府于去年制定了《移動出行路線圖》,并于6月13日對其進行了修訂。進行修訂后的路線圖包含兩項重點內容,一是啟動商業模式的研究探討,二是設立交通運營統籌機構。機構將通過合理管理、車輛調度、協調運營安排,并提供契合各地區特色的服務,保障當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對于每個區域而言,這一交通運營統籌機構模式需要精準評估組合駕駛輔助的需求,包括潛在需求,同時積極地采取行動創造需求。與此同時,該模式的核心思路是實現供需平衡,協調參與供給的各類企業,并且推動新型移動出行服務高效落地,同時提升商業可行性。
基于對供需關系的認知,商業化存在多種模式。第一種是最新技術應用型:通過提供按需呼叫的組合輔助駕駛出租車,解決大城市的司機短缺問題。同時在公共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提供按需呼叫小型巴士服務。第二種是運營區域拓展型:將組合駕駛輔助車輛的部署范圍擴大到同一轄區內的其它路線。這種模式有望增加車輛的數量,同時降低單車成本。第三種是多元技術問題解決型:該模式會結合各地區特色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攻關,例如通過先進巴士項目攻克路口右轉這一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在日本車輛實行左側通行,因此右轉是相對復雜的駕駛操作,與中國車輛左轉時面臨的情況相似。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即便使用低速組合駕駛輔助,也能保障人口稀少地區狹窄道路的交通順暢。
接下來我將介紹我們在L4級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舉措。在日本,以下三類L4級自動駕駛相關的工作已經正式啟動。在封閉區域內利用遠程監控技術開展的L4級移動出行服務測試;在高速公路上開展的L4級物流服務測試;在專用道路上開展的L4級移動出行服務測試。
通過與基礎設施領域的協作,我們正推動在車輛與行人、摩托車混行的區域實現組合輔助駕駛服務落地。接下來我將闡述JAMA在L4級自動駕駛領域始終秉承的基本方針,就是基于三位一體舉措理念,實現安全交通社會,對三大要素進行統籌推進,三大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包括駕駛員、乘客、行人以及出行、服務運營方;組合駕駛輔助車輛的要素;道路環境的要素,涵蓋道路、地圖、交通信號燈、護欄、交通標志等各類設施。日本的制造商也會進一步的促進組合輔助駕駛的技術發展并且保障駕駛的安全。
最后我簡單談談中日兩國在智能網聯技術領域的合作。首先我認為兩國面臨諸多共同的挑戰,推動雙邊意見交流將大有裨益。例如在日本相關方如何共享并且分析智能網聯汽車的海量數據,并且利用這些數據研發安全車輛,提供優質服務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而在中國,在政府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協作下,行業內、企業內已經啟動了汽車產業可信數據空間的試點建設工作。
中日兩國還面臨諸多的其它共同挑戰,我們認為日本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還有很多需要向處于領先地位的中國學習。在這里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我所在的本田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舉措,本田一方面在推動新型混合動力汽車HEV的研發及普及,另一方面也在為這類混合動力汽車開發全新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由于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容量與純電動汽車存在差異,因此搭載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也需要開發適配該電池容量的新技術。
此外,在面向中國市場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舉措當中,本田與中國的企業開展合作,除了本田之外,其他的日本企業也在該領域積極的推進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圍繞智能網聯汽車這一主題,我想以一個期望來結束今天的發言:我希望中日兩國能夠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的應用,進一步加強企業間的協作,從而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與服務,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并且解決社會問題方面取得新的進展。非常感謝!